傳華創意企劃股份有限公司

分享交流
現在位置: 首頁 分享交流

2015/12/18

探究企業組織之訓練品質管理規範建置

 探究企業組織之訓練品質管理規範建置

摘要

    本文目的在探討企業人力「訓練實施系統」(Practice System of Training;簡稱TPS),藉以發展適用的「訓練品質管理規範」(Training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 簡稱TQMS),以供企業訓練管理者,於實施人力訓練管理時品質控管之符合性準則,進而促進企業投入人力訓練資源的有效性。

本文蒐集、分析及探討「訓練實施體系」及「全面品質管理」相關文獻,形成探討的關鍵名詞概念,以及訪談個案機構之訓練管理者之資料,且參考國際標準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發展的ISO100151999品質管理訓練指南,發展半結構式問卷。以便利抽樣及質化探索性個案分析方法,深入探討企業個案,分析其組織實務上訓練管理程序及其管理機制,與ISO品質管理訓練指南比較其差異性。

經彙整分析結果,將訓練品質管理規範分為「願景使命」、「策略目標」、「績效分析」、「營運計畫」、「人力資源措施」、「職能供需分析」、「訓練需求分析確認」、「課程發展-訓練設計和計畫」、「訓練提供執行」、「訓練結果評價-學習成果/績效成果」、「訓練管理系統評價」等12個構面,54項參考準則,調整為訓練品質管理規範之檢項計19項。

動機與目的

Schultz , 1961)認為訓練可以提升員工的生產力,而訓練的品質與有效性,通常是企業管理者難以掌握,且難以衡量的問題。(Sanar-Yiu , 2005)認為,ISO10015是針對訓練管理系統、功能或訓練課程,所提供的一套品質保證準則,能夠深入檢測及調整企業實際實施的訓練流程,以確保組織訓練成效,並促進生產力有較高的投資報酬,以及改善營運績效。該管理系統提供了企業實施訓練品質管理的可能性,以及制訂管理規範的參考準則。

為解決落實訓練品質管理作業,以及避免浪費訓練費用的問題,企業就必須依照組織規模及資源條件,建置一套「系統化與結構化」,且「以任務需求滿足」為導向的訓練品質管理規範,來加以檢測、調整企業實施人力訓練管理之流程,從資源投入、執行過程、到產出結果的作業品質得以確保。

本文目的在探討企業實務上的訓練實施程序及管理機制,進以量身界定合適的訓練品質管理規範,以供企業訓練管理者,於實施人力訓練管理時品質控管之符合性準則,進而促進企業投入人力訓練資源的有效性。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就「訓練實施系統」(Practice System of Training;簡稱TPS),對TPS內涵與管理等文獻資料,對應企業實務訓練管理需要探討,藉以瞭解訓練管理知適當實施程序;接著探討「全面品質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簡稱 TQM )之管理觀點,以深入探索訓練實施與品質管理之關係;再來參考ISO10015國際訓練品質管理規範,藉以分析、釐清訓練實施程序及品質管理範圍,形成「訓練品質管理規範」的概念架構。

 

訓練實施系統

(Schuler,1981)提到一個完整的訓練實施體系,至少應包含訓練需求評估、訓練規劃、訓練執行以及訓練成效評估等四個階段。而(Blanchard & Thacker,2004)認為,訓練實施體系基本上具有三項主要意涵:(1)應視為與組織外在環境保持開放的回饋系統,包括輸入、處理、輸出的程序;(2)是一項系統化流程的管理,包含5個步驟:分析、規劃、設計、實施及評估;(3)訓練實施體系是持續不斷改善的過程。李隆盛(民89)認為訓練系統化流程可分為四個階段:(1)分析;(2)設計;(3)實施;及(4)評鑑與改進,各階段建立在應用Deming品質管理觀點的計畫(plan)、執行(do)、檢討(check)、行動(action)等管理循環的程序基礎上。

依上述文獻研討,欲瞭解「訓練實施系統」,應先界定及辨別「系統-程序-管理-規範概念之間的差異與關係」,欲了解「系統-程序-管理-規範之間的差異與關係」,則應先界定「系統-程序-管理-規範名詞的概念定義」。

「訓練實施體系」,為落實訓練管理的完整過程之系統架構呈現,其中包含與訓練品質管理相關的「各系統階段」所組成的「系統」,系統階段,是管理系統內組成的各個要素。

「系統」,是一種循環迴圈的概念,可長期且持續性的運作;每個要素階段皆有「輸入-處理-輸出」的程序。

「程序」,是一種管理過程進行的每一步驟。從每一次的輸出結果,檢視成效,作為再一次輸入的改善依據,成為一種持續改善的「回饋式程序系統」的管理循環。

「管理循環」,是針對其整體相關的「系統與程序」,進行過程的監控及改善活動,為了要讓「管理有效性」達成預期目標,因此,設定「管理」的規範準則,規範準則,是一種衡量符合性的標準,得作為整個訓練實施「系統程序管理」的符合性鑑別準則,通過該標準的衡量,得以判準是否達到預期的設定目標。

企業實施訓練的目的,在於提升人力勞動素質及確保職務工作能力,以達成企業經營策略的計畫目標。所以,實施訓練要能夠與企業的經營發展有關。因此,近來「策略性訓練」受到企業高階管理者的重視。策略性訓練,是一種根據企業現在及未來發展需求,以達成企業經營策略目標為目的的人力資源政策,所規劃的系統化與結構化的訓練實施系統。

然而,要達到訓練實施體系管理的品質要求,需符合訓練管理作業上「人力品質」與流程作業規範上「工作品質」的要求。人的品質,較難以掌控與衡量,工作品質,則可以透過訂定嚴謹的品質規範,及落實執行的監控機制,來降低人員管理事件上所面臨挑戰的不確定因素,並從持續改善經驗中,提升個人專業素質與智能。訓練管理者為達到訓練品質管理目標上的要求,便需要對於企業策略性訓練管理體系有一完整性的概念。

 

全面品質管理

全面品質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主要是著重於人的管理系統,目標是以較低的成本,持續改善以增加顧客的滿意度,其跨越了功能與部門運作,包括供應鏈與顧客價值,強調學習與適應外在的持續變動。

全面品質管理有三個基本原則:第一,顧客能感受到價值與滿意;第二,過程之全體相關人的參與及合作;第三,實施流程的持續改善。(James R. EvansWilliam M. Lindsay,2005

TQM的原則內涵,需要組織整體管理要素的高度整合,須重視基礎系統管理的結構,且每個結構中的每個要素,要能搭配達成組織績效目標的管理活動,並能應用流程管理的方法,作為規劃活動、收集數據、分析結果、追蹤進度和解決問題的工具。目的在於獲得市場競爭優勢,了解顧客需求,滿足並超越顧客期待要求,促使得企業內全體員工,均承諾承擔品質要求之責任,並嚴格控管系統流程,且持續發展與改善整個流程管理系統,以達到企業經營績效目標。

全面品質管理策略有三個層次的思考:第一,「組織層次」,主要關心符合外部顧客的要求。用顧客主導的標準來設定目標、解決問題、評價績效、給獎勵與報酬,以及分配資源;第二,「流程層次」,把組織單位依功能或部門分類,如行銷、設計、產品研發、財務、採購、付款等系統性作業;第三,「實施者層次」(職務或任務設計層次),產出的衡量標準,須根據源自組織和流程層次的品質與顧客服務需求,包括要求「準確度」、「完整性」、「創新」、「時效性」和「成本」。

Crosby1984)訓練品質(Quality)是訓練產品符合要求標準;(Feigenbaum1991)訓練品質是能滿足顧客要求條件的最佳狀況呈現;(Deming1993)訓練品質是不斷改善管理系統程序的過程;(Sallis1993)訓練品質是滿足並超越顧客的需求及期望,且讓顧客滿意。所以,訓練品質管理範圍及內涵應包含以下五個層面:

1、產品品質(Quality of Product):

強調訓練產品的研發與製造的品質。訓練的產品品質,表現在訓練需求確認分析、計畫設計,學員、講師、教法、教材遴選與學習移轉的環境安排,與訓練成效評估的鑑別衡量標準設定。

2、過程品質(Quality of Process):

要求訓練工作及服務系統程序持續改善的品質。訓練階段過程始於「決定訓練需求」經「建立訓練目標」、「選擇訓練方法」、「執行訓練方案」到「訓練成效評估」,每個階段的過程,皆經歷「輸入­-過程-輸出」的程序,「訓練需求決定」的輸入來自於「經營策略」所發展出的訓練行動決策,且每一個階段的輸出,為下一階段的輸入,並成為一個持續性的管理循環。

3、環境品質(Quality of Environment):

考量並結合相關個人生理、心理、與實體硬體及情境軟體的環境相關品質。訓練環境品質包含著學習環境的陳設、提供的設備與所有影響學習者心境或情緒的所有因素。

4、管理品質(Quality of Management):

指資源應用與經營決策的品質,選擇適合企業文化與人性化的管理品質。企業訓練管理品質反應於組織學習文化,高階管理者的支持,訓練管理者對於訓練系統與程序的瞭解與貫徹執行能力,及訓練相關人的共同參與過程、檢視、反思及改善的管理行為之持續性改善。

5、管理者品質(Quality of Manager):

管理者個人的基本素質,包括訓練管理知識技能基礎、辦理訓練之經驗背景、執行訓練工作的態度等,皆呈現出訓練管理者之管理者品質。

 

ISO10015國際訓練品質管理規範

ISO10015國際品質管理訓練指南,係針對企業訓練管理系統、功能或訓練課程,提供一套品質保證的衡量標準。期能深入檢測、調整企業實際的訓練流程,以確保組織生產力,且有較高的投資報酬,及改善組織營運績效。

ISO10015品質管理訓練指南」,界定的訓練管理流程包括四個階段:(一)界定訓練需求;(二)設計及計畫訓練;(三)提供訓練執行;(四)評估訓練結果等四階段及(五)各階段「訓練全程管控」。

ISO10015具有兩項主要的特徵:(一)ISO10015須能連結投資訓練與組織績效的關係;(二)ISO10015要求訓練內容必須以訓練理論與組織學習的原則為根據基礎(Yiu & Saner,2005)。

茲將ISO10015訓練品質系統管理說明如下:

(一)界定訓練需求(Defining trainging needs

透過企業內部經營績效的自我檢核,釐清現有營運績效與期望的落差。主要目標為:1.界定現有績效與期望績效間的落差;2.界定訓練需求與確認需要訓練的對象;3.確認及紀錄訓練需求文件。

(二)設計和計畫訓練(Design and planning training

當偵測出績效落差後,便著手設計和計畫彌補落差的方案,並界定出評估訓練成效的標準,以及監控訓練流程的做法。工作內容包括:找出相關的訓練規範(如相關訓練法令、資源設備,財務規劃等);選擇訓練方式的準則,如廠內或場外訓練、遠距學習等;訓練計畫的要求,例如訓練目標、學員、訓練教材等;選擇合適的訓練提供者。

(三)提供訓練方案(Providing for training

此階段為訓練方案的執行階段,主要為給予講師及學員必要的協助,讓訓練得以順利進行,並針對訓練內容與品質進行監控。如訓練前提供受訓者相關的訓練資訊(如課程內容、訓練必要性等)、建立講師與學員間的聯繫;訓練後針對講師與受訓者的意見進行調查、提供主管或經理人相關評估報告等,以確保訓練過程與品質。

(四)評估訓練成效(Evaluation training outcome

針對訓練的成效進行評估,事前的準備工作包括:蒐集與分析訓練資料、建立評估準則、確定評估方式與時程、檢視訓練準備與資源運用的情形,並將所有評估結果進行匯整,撰寫結論報告並提供未來改進的建議與依據。

全程訓練管控(Monitor

針對上述(一)、(二)、(三)、(四)各階段之輸入-過程-輸出(I-P-O管理程序)進行計畫-實施-查核-行動(P-D-C-A管理循環)之過程控管與持續改善行為,以確保執行的落實程度與管理品質。

IPO管理程序來自於管理學的理論基礎,而PDCA則是品質管理大師Deming所提持續改善的重要管理循環理論。

在每個階段與程序落實監控管理,以持續改善促進其訓練品質管理的提昇,然過程監控需要有一衡量的指標項目,才能使管理有所依據。因此,為訓練品質管理實施找出監測的準則規範,是對訓練品質管理有效控管的重要關鍵因素。

 

「訓練品質管理規範」概念架構

綜合以上文獻探討發現,本文之「訓練品質管理規範」運用TQM「顧客導向」、「務實管理」、「流程管理」、「管理承諾」、「全員責任」、「教育訓練」、「持續改善」、「顧客滿意」等品質管理觀點為核心概念。並結合ISO10015的國際訓練品質規範的管理系統,從「界定訓練需求」、「訓練設計規劃」、「訓練提供執行」、「訓練結果評價」、「全程監控管理」等要素形成管理系統,並以此為管理構面。,發展本研究之「訓練品質管理規範」之品質符合性鑑別的管理準則,其準則參考項目指標有:「願景、使命、策略之明確性」;「營運目標、職能需求、訓練政策的擬定」;「訓練領域、訓練制度、訓練管理手冊」;「訓練計畫及訓練目標設定」;「訓練計畫及目標審查」;「訓練管理流程及監控管理設計」;「訓練系統及訓練方案設計」;「訓練方案採購規格及採購程序」;「訓練利益關係人參與過程」;「訓練執行作業流程、訓練課程計畫及決策」;「受訓學員、師資、教學法、教材及場地遴選符合訓練計畫」;「訓練執行及過程行政管理協助」;「訓練執行過程的監控」;「訓練執行過程的異常矯正處理」;「訓練成果移轉的工作環境」;「訓練資料的分類與建檔」;「訓練資料管理資訊系統化程度」;「訓練資料評估報告及定期綜合分析」;「訓練成果評估:反應、學習、行為、績效」;「訓練特殊成果評價」;「訓練系統評價」。

 

TQM觀點

ISO10015

品質管理培訓指南

本文「訓練品質管理規範」準則項目

顧客導向

 

界定訓練需求

 

 

˙        界定明確之願景/使命/策略

˙        設定營運目標/職能需求/訓練政策

務實管理

 

˙        建立訓練制度/管理手冊

˙        制定訓練計畫/訓練目標

˙        召開訓練計畫推動審查會議

流程控管

 

訓練設計規劃

 

˙        設計訓練管理流程/監控準則

˙        設計訓練方案/訓練課程

˙        訓練方案及課程採購規格/程序

管理承諾

˙        制定利害關係人參與評估事項

˙        安排訓練執行作業管理程序

˙        訓練課程資源規劃及實施決策

全員責任

 

訓練提供執行

˙        訓練學員/師資/教學法/教材/場地遴選

˙        訓練執行及過程行政管理協助

˙        訓練執行過程監控

教育訓練

˙        訓練執行過程的異常修正調整

˙        訓練成果移轉運用安排

˙        訓練資料蒐集、分析、歸類與建檔儲存

持續改善

 

訓練成果評價

˙        訓練資料管理系統化程度

˙        訓練資料檢討會議/評估報告

˙        依據設計要求準則評估訓練成果_學習效益

顧客滿意

 

˙        訓練擴散成果評價_組織效益

˙        訓練系統總體評價_系統效益

 

研究方法

本文先以實務問題發現,經過專家訪談,建立初步訪問題綱,加以文獻蒐集,形成半結構式問卷,再以半結構式訪談及內容資料分析詮釋之質化探索取向,樣本對象選擇有實施訓練,但尚未建立訓練管理系統之上市櫃企業,進行個案企業訓練管理者的深度訪談,並從受訪者的訓練實務經驗及說明詮釋分析,作為探討方法。焦點在於探討個案企業如何透過參考國際標準規範,以及與實務訓練管理實施之應用連結,形成企業訓練管理規範之準則,以保證訓練實施管理之品質。

為了要充分瞭解企業訓練管理實務與訓練管理規範的發展關係,本文選擇單一上市櫃公司來進行個案分析研究,訪談企業專責五年以上的訓練管理者,並就企業具體推動內部訓練管理的經驗,但未設置任何訓練管理系統的企業,透過ISO10015國際訓練品質標準規範來理解,量身建置產業配適的訓練品質管理規範。

本文以深度訪談為主要的資料蒐集方法,訪談的目的是邀請個案企業資深的實務管理工作者,就辦理訓練經驗及行為反思說明,得以取得企業詳細訓練管理實務細節。由於該個案企業仍持續推動訓練管理改革,所以,受訪企業之訓練管理者對於公司內訓練體制規劃,以及其管理程序推動相當明瞭,因此,各標準檢核項重建較容易。從受訪者對於各標準檢核項陳述內容,以及受訪者對於各標準檢項的反應與詮釋,比對ISO10015規範與企業實務訓練管理工作的差異,重建企業實用可行的訓練品質管理規範,以檢驗研究的信度與效度。

 

個案簡介

個案A公司成立於19945420023月正式掛牌上市,資本額為新台幣76仟萬元,董事長陳**先生,總部設於台北,全省設有中壢、新竹、台中、高雄四個分公司,並在大陸上海設有子公司,員工人數達200多人,服務營業內容包括資訊、網路、電信、媒體垂直整合服務,及開發整合技術提供市場寬頻解決方案,包含基礎網路建設與加值應用服務。

個案公司之經營方針為持續專注經營『寬頻應用加值服務』產業領域,加強落實整合能力及研發能力;創新的服務,展望未來新世代網路科技及市場多元化發展趨勢,朝向數位媒體內容服務(IPTV)、寬頻電信加值服務及企業客戶服務三大方向發展,逐漸轉型到加值創新服務公司,以滿足客戶需求,建立核心價值;健全組織,在技術專業的基礎上,發展成客戶服務型的組織架構,落實責任中心目標管理;建立社會公民企業形象,本著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精神理念,結合合作夥伴及客戶資源,共同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善盡社會公民義務,塑造公司關懷社會的企業形象。

個案公司之服務主要為整合電信、網際網路、資訊、媒體之專業知識與技術能力的「寬頻應用服務整合商」 (BASI)。其提供的服務項目有網路整合應用系統及服務規劃及建置;電信整合應用系統及服務規劃及建置;媒體整合應用系統及服務規劃及建置;資訊整合應用系統規劃及建置;維運服務等,具備應用服務研發實力與能量,可自主掌握核心技術,創造特有的經營利基。上述資料來源為該公司受訪者提供,為求訓練管理規範建置的明確一致,盡量保持原陳述內容,整理後經該受訪者修正。

 

個案管理實務分析

將深度訪談資料整理分析的步驟,從閱讀原始資料開始,在資料中尋找意義,接著登資料錄,將有意義的語詞、短語、句子或段落標示出來,賦予有意義的項目編碼,使其成為分析的基本單位;再轉化出概念,整理分析編碼資料探討概念間彼此間關係;最後將分析資料系統化,整理出分析結果。

經探究個案分析管理實務資料、分類及整理彙總訓練品質管理規範之構面為「願景使命」、「策略及目標」、「績效分析」、「營運計畫」、「人力資源措施」、「職能供需分析」、「訓練需求分析確認」、「課程發展-訓練設計和計畫」、「訓練提供執行」、「訓練結果評價-學習成果/績效成果」、「訓練管理系統評價」等12個考量構面,並摘錄54項參考準則,整理如下表:

1.    願景使命

(1).說明經營者理念及文化特性。

(2).重視社會責任,幫助弱勢族群,強調社會關懷。

2.    策略及目標

(3).明確擬定公司發展策略。

(4).滿足訓練參與者的需求或期待。

(5).重視績效產出。

3.    績效分析

(6).依環境變化釐清及彌補組織缺口

(7).訓練與品質管理的關係連結

(8).達到訓練品質滿意度的特徵

4.    營運計畫

(9).訓練需求與公司經營目標有一致性連結

5.    人力資源措施

(10). 設有專責的訓練管理者

(11). 高階主管對訓練管理的重視程度

(12). 管理人員具訓練品質管理知能程度

(13). 曾受過訓練管理相關的專業訓練或辦理訓練經驗

(14). 訓練品質管理者-主動熱忱,知識技能,教學經驗,曾受系統化專業訓練,對訓練產品的瞭解與熟悉,養成主動學習與任勞任願的精神與態度。

(15). 移轉其它管理制度的學習經驗

6.    職能供需分析

(16).  依據工作任務職能要求,擬定訓練計畫

(17).  依據績效考核,判別缺乏的能力

(18).  以單位主管對所屬員工的觀察與期待

7.    訓練需求分析確認

(19). 公司的「年度訓練計畫」

(20). 依據發展策略規劃之核心課程

(21). 經調查明確化的訓練需求

8.    課程發展-訓練設計和計畫

(22). 設計訓練流程架構模式

(23). 設計訓練實施管理程序。

(24). 設計訓練程序各階段與流程步驟

(25). 委外協調或設計訓練內容

(26). 訓練課程類別清單建置

(27). 決策訓練課程執行方式-內部訓練或派外訓練

(28). 訓練課程決策-確定訓練規劃內容

(29). 訓練預算提撥及帳務作業處理

(30). 執行控管作業設計(器材準備,師資安排,時數安排,課程設計,輔助器具,委外安排……)

9.    訓練提供執行

(31). 委外訓練機構遴選。

(32). 訓練課程教授方式、使用教材、與實務連結演練與受訓學後追蹤。

(33). 學習者出席率及訓練時程掌控

(34). 訓練執行流程過程記錄的安排及落實

(35). 系統化訓練資訊平台。

10.  訓練結果評價-學習成果/績效成果

(36). 過程與結果的評鑑(課程內容,評鑑指標設定,講師,流程,滿意度,學習結果,受訓者反應,評鑑追蹤。

(37). 技術證照取得

(38). 實務演練的學習過程。

(39). 課程滿意度衡量

(40). 受訓者訓練後的績效表現

(41). 受訓者的出席率

(42). 滿足經營者獲利期待-經營者滿意

(43). 公司獲取的報酬率

(44). 訓練知識分享資訊平台

(45). 受訓者主動回饋及探詢新課程

(46). 促進個人與組織間合作的動能

11.  訓練管理系統評價

(47).  訓練管理系統規劃與實踐

(48).  訓練管理系統動態修正

(49).  依據實務管理經驗

(50).  明確的「書文件管理」

(51).  訓練資料的蒐集與保存管理

(52).  訓練品質管理作業持續改善。

(53). 訓練品質管理機制的修正與持續改善。

(54). 重新調整或界定組織品質管理規範。

 

個案訓練品質管理規範重建

1揭露組織使命、願景及經營策略方針

主要説明組織依據對環境及產業變化需求的評估,對組織使命、願景及策略方針有其具體或書面紀錄之明確性陳述,並公布讓全體成員知悉。

2明確需求依據的重點計畫

因應組織明確的經營目標,以及市場需求,評估組織環境條件,制定相關計畫,並定期對相關的工作績效需求進行修正與確認。

3符合目標導向的訓練政策

組織對人才管理具備書文化培訓政策之明確性要求,對訓練品質管理具備記錄或文件之明確性要求,且對成員能力發展之支持有明確的承諾,並公開發布給成員知悉。

4組織訓練體系規劃

   組織具備與組織營運發展目的相符合之關鍵訓練類別,或工作職能開發領域需求的明確性陳述。

5系統化管理文件

持續修正訓練品質管理規範之系統性,包括「品質管理制度與書面化管理文件」。重點於單位就內、外部訓練品質管理具有系統化管理文件或紀錄,並定期更新與公開發佈,符合政策要求,並成為執行與維持訓練管理之有效適切的指導原則。

6訓練規劃與經營目標達成的連接性審查

審查重點在於培訓規劃內容及形成程序是否與組織發展或績效改進目標相連結,進以達到組織發展與績效改進之目的可能性程度。

7訓練管理人員職能評鑑

主要是檢視訓練品質管理的推動者職務之執行能力,包括公司對執行訓練相關管理人員之具備行政管理與訓練專業之職能與課程研發能力的程度。以及訓練管理人員所具備之訓練專業職能。如:評估訓練需求、課程規劃設計、實施與管控,以及成果效益評估等。

8訓練產品或服務相關資源的遴選準則

界定遴選內、外部訓練供應商時,能有明確的遴選程序,以及評估的原則與標準,並對其供應者進行符合性評估與簽約。

9訓練管理關係人的過程參與

在計畫與設計執行訓練的各項流程管理中,能參照訓練管理規範,與訓練管理流程相關之利益群體進行的意見與需求了解,進而納入訓練方案與評估設計的決策中。

10訓練課程目標與能力缺口彌補的符合性審查

檢視執行訓練規劃設計前是否根據現在及未來的實際需求與職能缺口分析,進行完整的訓練需求調查與規劃。

11設計訓練方案

重點於檢視進行規劃與設計訓練時,是否具備完整的訓練行動方案產出程序及內涵,涵蓋組織績效促進和成員職能落差彌補之確認,以及學習流程的內容設計,並明確訂定評估訓練產出與監測的指標。

12委外採購程序規格化

選擇訓練產品或服務時,是否已制定規格化的採購流程,或符合採購程序,以及依據規範相關要求標準規格進行採購作業。

13訓練執行作業安排

重點在於學員遴選、教材選擇、師資遴選、教學方法選擇、學習成果移轉的設計及作業安排。課程計畫,是課程執行時的第一個步驟,針對年度訓練計畫展開每一課程的計畫。其注意的重點包括:提出課程企畫、外部課程資訊與選擇、外部講師資訊與選擇、內部講師邀請、場地資訊與選擇、教材/教具資訊與選擇、訓練資源交流與運用。師資遴選,重於師資與培訓目標的切合性。

執行必須按部就班,首先製作開課工作進度控制表,接著進行學員的報名與遴選,然後發給學員開課通知,接著便是執行課程,並於執行後彙整相關資料,如教材、簽到表、問卷……存檔管理,便於日後用。其重點如,開課進度控制、學員的報名與遴選、開課通知、執行課程、訓練檔案管理。學員遴選,依單位及參訓單位對學員資格、訓練必要條件與基本能力,有明確的陳述、紀錄、要求與確認。

14訓練資料系統管理規劃與實踐

主要強調「資料的分類與建檔」及「管理資訊系統化」。資料建檔,對訓練流程相關文件或記錄,有文件檔案資料庫或有系統性的建檔。資訊系統化程度,要求單位對於訓練管理相關程序與作業,有完整的訓練資訊系統管理。

15提供學習移轉應用建議

在實施訓練前安排參訓人員代表與訓練單位或訓練師資的對談,藉由共同擬定學習合約或行動合約,在訓練後提供受訓成員工作機會或學習運用環境的建議,並鼓勵學員能將所學知能運用於日常工作上。

16訓練工作執行檢討

從訓練設備、實施過程、學習成效、講師回饋、講師上課的反應及意見、召開訓練檢討會議或利用課後調查……,以作為下次執行課程時改善的參考依據。

檢討之重點有訓練設備、器材、資料之收拾與整理及實施過程檢討。包括講師回饋、學員回饋、訓練成效、課後行政檢討,以及召開訓練課程檢討會議。透過定期分析訓練紀錄資料,進行期中自我查核或期末成果評鑑。評估報告撰寫內容應包含訓練需求、評估指標與方法的描述與確認、所蒐集資料的整理與分析結果、訓練成本的審計、未來持續改善的建議等。

17過程監控

在實施訓練各階段流程時,持續定期監測整體訓練管理流程,並確認的每個階段符合程序要求,並做好相關資料蒐集與進行管理報告編製。當在訓練各流程產生異常情況下,建立相關因應處理措施與程序,並能留下明確化文件或紀錄陳述,同時修正改進後續訓練之程序管理要求。

18訓練成效評估

訓練成效評估執行之程度與完整性,評估等級分為反應、學習、行為、成果評估。透過滿意度問卷調查進行反應評估;學習評估則透過考試測驗或心得報告,瞭解受訓者的學習成果;行為評估進行課後受訓者在工作應用及改善行為之觀察記錄;成果評估則強調個人對組織量化績效的產出與回饋。

19訓練管理系統成效評價

透過訓練管理系統效果擴散,激勵成員積極參予訓練,並與組織之薪酬、考核或升遷制度結合,確認訓練效益,進而促進組職有效改善競爭優勢,創造營運表現,同時促進組織訓練品質管理規範的修正與改進。

 

結論與建議

一般企業實施訓練管理實務,應以達到企業經營發展策略目標為訓練品質管理績效衡量的重要指標之一。因此,審核訓練是否與企業經營策略目標的連結相關性,為達到訓練品質管理的首要工作任務。

企業實務上實施訓練管理,訓練管理者對於訓練專業上「確認訓練需求」、「訓練計畫設計」、「提供訓練執行」、「訓練成果評估」各階段的概念並不明確,通常僅存於訓練庶務辦理的作業經驗,對於主要監控所構成的流程管理活動,及對於效能評估後應改善事項,缺乏回饋途徑返至計畫設計訓練階段,或執行階段的檢視作用,是其長期以來的管理缺失,致使經營者對於「訓練成效」的價值存疑。若以全面品質管理的觀點,建構系統化的訓練品質管理規範作為參考指標,既能幫助企業在訓練實施各階段管理具實質效益,並可對訓練成效之達成有促進之幫助,對於整個訓練過程及系統管理加以評鑑,更可建全企業的訓練管理機制。

一般企業由於規模需求與訓練專業管理的限制,建立訓練品質管理規範指標準則,不應僅是套用現成的訓練品質管理準則,而應以企業的管理實務需求為考量,量身建立符合企業經營策略目標,以及達成任務需求之職能要求的訓練管理系統及品質規範。

訓練管理應是全面性且系統化的系統建置,由訓練需求分析、方案規劃與執行,乃至方案評估,都應以組織整體效能展現的基本觀點出發,分析外在環境變化、組織特性、經營策略目標等投入因素,與進行訓練需求分析、訓練規劃設計、訓練成果評估機制建立等實施管理程序中各種決策行為之關係評析,再判斷各類決策行為互動對訓練績效的可能影響。

組織若能在訓練實施進行前做好訓練需求分析、針對每個訓練課程訂定明確目標、訓練課程結束後進行成效評鑑,且將訓練成果呈報給主管知道,以確認訓練成效產出,同時在訓練結束後檢討每一次的訓練過程與結果,以做為下次訓練課程規劃的修正改進之參考,則其訓練成效將會明顯高於沒有這些措施的企業。

企業不能單憑投入大量金錢與時間辦理訓練,就期望成員素質變好、組織績效提升,而應透過系統化訓練全面品質管理,重新整體考量企業策略性人力訓練發展機制,與人才管理之間的配套措施。

一個企業訓練管理者若欲為企業發展出系統化的策略性「訓練品質管理規範」,有幾個前提思維是不可或缺的:

1.「重視企業與成員發展」的經管理念。

2.人才管理政策的相互配合。

3.高階主管的支持與參與。

4.訂立明確的訓練政策。

5.安排專職的訓練管理權責單位或主管人員。

一個重視成員訓練的企業,會將成員視為企業的重要資產,並以長期人才投資的觀點來考量人力資源活動。落實教育訓練最具體的行動方式,便是建立一個企業內「訓練品質管理機制」,唯有規劃一個完整的員工訓練品質管理體制,並設置「訓練品質管理規範」,企業才能有效進行策略性人才培育。

參考文獻

一、英文文獻

1. Black, S. A., & Porter, L. J. (1996). Identification of The Critical Factors of TQM, Decision Sciences, 27(1), 1-21.

2. Evans & Lindsay.2006.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Quality7thed..

3. Eisenhardt, K. M. (1989). Building Theories from Case Study Research,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Vol. 14(4), 531-550.

4. ISO100151999, Quality Management-Guidelines for Training .Taiwan: SGS.

5. Noe, R. A. (2008). Employee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4th ed., Boston:  McGraw-Hill.

6. Sanar-Yiu et al., 2005c ISO 10015 –Thesys

7. Tannenbaum, S. (2002). A Strategic View of Organizational Training and Learning in Creating Implementing and Management Effective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二、中文文獻:

1. 李政賢譯(2006)。質性研究設計與計畫撰寫,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 施銓立(200312 月)。探討ISO 品質認證驗證之轉換與能力分析、教育訓練、教育訓練績效評估關係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

3. 洪榮昭著(2003)。人力資源發展企業教育訓練完全手冊,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4. 高彥鳴、梁永基合著(2008)。培訓由零開始,香港: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

12. 徐世輝著(2006)。全面品質管理(2 版),台北市: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5. 張家宜著(2002)。高等教育行政全面品質管理:理論與實務,台北市: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6. 楊雪蘭、宋兆賢編譯(2008)。企業研究方法,台北市:麥格羅希爾。

7. 職訓局(2005)。 94年度引進國際ISO10015訓練管理機制先期規劃之計畫

8. 簡貞玉譯(2007)。員工訓練與能力發展(3 版),台北市:麥格羅希爾。

9. 蘇億珊(20067 月)。企業導入ISO10015 教育訓練品質系統之可行性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


Facebook Login